2006年7月31日 星期一

二○○分的人生 (人星轉寄)

二○○分的人生

 

全球最大嬰兒車代工霸主,用錢做不一樣的事

 

他一手打造全球第一大嬰兒車代工王國,全球每兩台嬰兒車 ,就有一台為明門所生產。但兩個摯愛的親人,讓他人生順序重排 。過去10年,他已幫助2000個台灣聾孩子重獲聽力 。他許下大願—立志讓二十年後的台灣,沒有不會講話的聽障兒童!

 

文/曠文琪 研究員/陳竫詒

 

台北內湖科學園區,鋪著大理石的寬敞會議室內,連接紐約、台北 、東莞的三地視訊會議進行。一個小時內,二十個單位主管輪流報告 。剛報告完的品管組長語畢,偷偷瞄了一下黑板上的數字:「2 :45」,比他預定時間多了十五秒。主持會議的明門實業董事長鄭欽 明冷冷的說:「你們要學習控制時間。」

 

短暫十五秒內,已有四台嬰兒車自明門東莞廠出發,準備掛上全球最大 的嬰兒車品牌葛萊(Graco)的標籤,運往世界市場。

 

從利比亞到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連鎖超市 ,平均每兩台嬰兒車就有一台為明門所生產。這家全球最大的嬰兒車 、嬰兒床代工廠,營業額逼近新台幣九十億元,卻堅持不上市 。明門不只如此,更擁有三百項全球專利,在去年十月《商業周刊 》推出的〈專利一百強〉排行榜中,在「非金屬製品業」拿下冠軍。

 

會議結束,鄭欽明快步推開公司大門,直奔石牌一棟狹小公寓的三樓 。「鄭爸爸!鄭爸爸!」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喚著。他脫下西裝外套 ,蹲下來與孩子們玩了起來……。這群孩子談話動作與一般孩子無異 ,甚至更活潑。但他們的耳後,一根細細的黑線連至腰際小小方盒 ,孩子們戲稱它為「computer」。

 

他是全球嬰兒車代工霸主 也是聽障兒的「鄭爸爸」

 

企業家之外,鄭欽明的另一個身分——雅文基金會董事長。過去十年 ,在這小公寓內,他讓兩千個台灣孩子,不再是聾子。

 

論身價,鄭欽明連郭台銘、施崇棠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做好事 ,他的高度不輸台灣首富。」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德朗說。

 

鄭欽明許下「二十年後,要讓台灣沒有不會說話的聽障兒」的願望 ,很多人認為癡人說夢。

 

每年,台灣平均有三千六百名的聽障兒誕生。過去十年

,鄭欽明透過基金會推動「聽覺口語法」,每年幫助三百五十名重度聽 障兒(占台灣重度聽障兒兩成),不必靠手語而可正常聽說。現在 ,台灣成為華語教學個案數最大的「聽覺口語法」教學基地 。癡人鄭欽明一步步接近目標,為了實現夢想,他過去十年自掏腰包投 資公益的錢,逼近明門的資本額(新台幣六億八千萬元)。 「財散人聚啊!錢夠用就好。」他說。

 

一個平凡的中型企業主,生命中經歷了什麼,形成今日? 「這是一個傳奇、淒美,而令人欽佩的故事……。」政大前任副校長 、雅文董事司徒達賢說。

 

接受訪問時,鄭欽明身後是一張結婚照片。女主角如陽光般笑容燦爛 ,他是鄭欽明的美國籍妻子喬安娜,他不自主的拿起照片,順手撫拭 。「是她,豐富了我這窮小子的一生。」

 

走過創業荊棘,成為大廠夥伴 女兒的聽障卻給他第一個打擊

 

他們,共同走過生命的艱困。初識喬安娜時,鄭欽明只是一家貿易公司 的業務。在她的襄助下,他們從五股路邊的鐵皮屋,開始嬰兒車王國的 創業過程。她是鄭欽明心中的超級業務員,能說五國語言,而且 「幽默與溫暖,讓每個客戶都好愛她。」鄭欽明說,個性跟他剛好互補 。

 

鄭欽明對事與產品品質的硬態度,因為有喬安娜對人的軟 ,事業才能逐步打開。創立七年後,打敗了其他十三家同業 ,明門不但成為當時全球第三大的嬰兒車品牌葛萊兩家代工廠之一 ,更是第一大合作夥伴。

 

事業步上高峰,家庭也美滿,女兒晴文、雅文相繼出生 ,美麗深邃的混血兒臉龐,彷彿天使。這段期間,明門也從五股的鐵皮 屋搬到了大園的大工廠,從嬰兒車跨足嬰兒床市場。

 

民國八十一年秋天,「轟隆!轟隆!」窗外的大卡車經過 ,破壞了寧靜的氣氛,鄭欽明自以為圓滿的人生,也被驚擾 。客廳所有人都被這巨大聲響嚇了一跳,唯獨十一個月大的雅文 ,文風不動。喬安娜急急抱至醫院檢查,診斷出雅文重度聽障 ,連一百分貝的聲音都聽不到。一百分貝,相當於一架飛機在面前低空 (離地不到一百米)飛過所發出的噪音。

 

醫生宣判雅文終生無法聽說,但鄭欽明不信,急切的參加所有能參加的 聽障教育研討會,十幾場下來,真的看不到任何一個聽障的孩子可以說 話。

 

台灣沒有藥方,喬安娜放下公司所有事情,前往世界各地尋找醫療資源 ,但美國的醫生答案仍然相同。求醫後一年,他們看到有一個名為貝爾 (AG BELL)的聽障協會舉辦年會,他們連袂飛到美國參加 。這三天的會議,是一個轉折點。在此,他們認識了「聽覺口語法」。

 

聽覺口語法專家對他們說,它的原理是刺激聽損兒殘存聽力 ,進而訓練他們聽說,而根據統計,有九五%的聽損兒都還有殘存聽力 。「我們立刻回國帶著雅文去檢驗。但是沒想到,雅文 ,竟然是那百分之五。」

 

雖是最嚴重的百分之五,醫師仍建議鄭欽明考慮替雅文裝電子耳 ,以電流刺激的方式,取代內耳毛細胞的功能,因為雅文的聽覺神經還 在。鄭欽明夫婦打聽到電子耳的技術起源澳洲,立刻趕往墨爾本。

 

但,澳洲的醫生告訴鄭欽明,雅文是極少數內耳發展不完整的聽損兒 ,他沒有信心動手術,喬安娜幾乎當場崩潰。但這一次 ,鄭欽明沒有哭。「當時我心想,如果真的不行,那麼我們就再去德國 找醫生。」他告訴自己:除非翻遍全世界,否則絕不放棄。

 

最後,雅文還是順利在澳洲開了刀,在左耳植入了人工電子耳。

 

開刀後,喬安娜從加拿大請來聽覺口語法專家茱蒂教導雅文 ,也學習自己教。與此同時,明門決定在大陸東莞設廠 ,業務更為繁忙。雖然兩岸奔走,但鄭欽明沒錯過她第一次說話的聲音 。

 

「Down! Down!」開刀半年後,雅文想要坐下,發出了這個聲音 。三歲的雅文叫的不是爸爸,但鄭欽明開心極了。再過四個月, 「像開花一般,她一開口就停不了。」

 

當女兒克服聽障,事業擴張到大陸 妻子的罹癌給他第二個打擊

 

聽覺口語法救了他的女兒。八十五年,鄭欽明決定以女兒雅文為名成立 基金會,「這麼好的方法,應該要讓台灣的聽障孩子使用 ,其他父母的無助,我們真的感同身受。」

 

基金會請來國外專家長駐台灣,訓練出台灣第一批師資

,在台北與高雄設置服務中心。「台灣的醫院不太可能做,工程複雜 、成本太高。即使到現在,世界醫療體系對聽覺口語法的了解度都不高 ,台灣因為有了雅文,聽覺口語法才開始引進。現在台灣的成熟度 ,比日本還高。」吳德朗說。

 

基金會早期經費,全是鄭欽明夫婦自掏腰包,那時他們住的只是租來的 房子。

 

喬安娜努力把孩子從絕望中拉出,但沒想到,不可測的命運 ,卻在背後虎視眈眈。

 

那是雅文出生第八年。在大陸東莞工廠開會的鄭欽明卻忽然接到電話 。「腦筋整整空白了兩、三分鐘,後來竟然又回去把會開完,開完會 ,回到宿舍,開始哭。」那通電話是喬安娜打的。她平靜的說 ,剛出來的健檢報告顯示,自己的乳房,有個直徑二 .五公分的惡性腫瘤,也就是乳癌。

 

彼此深愛的夫妻與母女 提前面臨死別之痛

 

鄭欽明回國後,立刻安排長庚與榮總的四個醫生,進行兩個半小時的對 談,將病情與可能發展完全釐清,喬安娜也勤做筆記。但是 ,當喬安娜的父母與妹妹飛來台灣時,情況卻完全失控 。鄭欽明與他們出現非常激烈的爭執,因為後者主張喬安娜應該接受天 然的另類療法,以為主。

 

直到喬安娜因為另類療法失敗回國,鄭欽明再看到她時 ,因為細菌蔓延,她的肚子如懷孕般鼓起,癌細胞蔓延至骨頭。 「她跟我說,唯一的願望,只是好好睡一覺。」

 

發病後的一年九個月,四十七歲的喬安娜走了。留下一封給女兒的信。

 

老天爺對鄭欽明何其殘酷,給了他「世界第一」的事業皇冠 ,卻讓他站在世界高峰之際,奪走最摯愛的女人,讓他孤獨擁抱皇冠。

 

喬安娜走後,鄭欽明扛起基金會的重擔。「這是我對她做的承諾 ,或者也是愛。」這是鄭欽明被問到為何可以把苦難化作愛的回答 。但接手基金會這一路,鄭欽明跌跌撞撞。

 

喬安娜走後一個月,鄭欽明定下目標:「雅文必須提升到華人聽覺口語 法的培訓機構。這代表,我們需要更有制度與企業化的經營。 」鄭欽明對著雅文基金會所有老師說。但是現實立刻回報他的卻是 ,收不完的辭職信。

 

實現對亡妻的承諾,接手基金會 將企管手法導入慈善事業

 

但這沒嚇走他。鄭欽明先打破基金會固定死薪水結構 ,改為固定薪資加上變動薪資,以激勵老師的上課意願,另一方面 ,他化被動為主動的找師資。鄭欽明找上中原大學特教系 ,親自從校長開始逐個說服,開設聽覺口語法選學分 ,由雅文的資深老師去開課,甚至設置了研究訓練中心。今年秋天 ,長庚也將設立聽覺口語法的研究所學分班。他從上游著手 ,打開師資來源的門。 

 

「我更要求員工把捐款人當顧客般對待,每個月都有電子報發給捐款人 ,告知捐款的用途與發揮成效。每年要有年報出來。 」透過清楚的績效報告,社會大眾對雅文的捐款比重 ,開始從喬安娜時代的五%不到,提升到三成以上。

 

鄭欽明並將知識管理平台導入基金會。透過IT系統 ,將過去上千個案的教學方法、教學評量、個案輔導做有效的整合 ,幫助老師加速教學經驗累積,減少摸索期,效率可因此提升 。鄭欽明接手五年,基金會的運作成本,整整降低了一七%。

 

事實上,鄭欽明這一步,在台灣非常罕見。「台灣大多數的企業家 ,做公益都僅止於捐錢,卻不知道自己有更有意義的資源 ,就是管理能力。」政大企管系副教授兼EMBA非營利事業管理組召 集人黃秉德說。

 

財富,在不同人的手上,展現不同的價值。

 

鄭欽明在妻子過世後,展現人生不只是生意人的格局 。當多數企業家拚命追求能留多少財富給後代子孫時 ,也擔任雅文基金會董事的吳德朗感慨的說:「鄭欽明對錢 ,是展現了大格局。」在〈一千大製造業排名〉中,營收規模比鄭欽明 大的企業超過兩百家,他的財富更不能跟大企業家比 ,但他對社會的慷慨遠甚於大企業家。他豎立了企業家在台灣社會的新 典範。

2006年7月12日 星期三

終於會殺球嘍~

最近的排球訓練真是獲益良多,

其實,幾個月以前還不太喜歡,

因為過去打排球的經驗,

由於經驗不足,手常常扭到,

後來參與幾次Campus週一在交大的運動時間,

稍微懂一些技巧&如何合作~



今年7月的活力主日計畫,

知道排球會請專業教練以正規訓練教導我們,

於是愛被操的我&約二十多位弟兄姐妹一同加入排球組~



第一次的訓練真是深刻體驗"正規訓練",

教練對我們還只用了初級版而已,

不過真的非常用,

幫助我們激動性提升許多;

我也發覺我的小腿用得太少,以致連連抽筋,

這週好多了,雖然會抽,但比較晚抽,

期待下次不抽,拒抽二手筋了~





回到重點,

提到殺球,

之前每次都太早起跳,

訓練中的熱身殺球動作,

大大幫助了我在腳步&手部的協調動作~



加上我們隊中的排球名將羅輪斯說:

"看我我跳起來是種視覺的享受,但是太早跳要等球下來,結局會變成另一種感受~"

於是傳授我跳的時機 - "球的最高點才開始踏步,這樣才能看出落球位置"



哇~果然因此大多能抓準時機~



常和我們一起打球的朋友 - 小欣,

也從我的動作中,

看到手部可以改進的地方:

"兩手要一起抬起"、"手臂擊球的弧度不要太大,主要是手肘關節帶動"



加上場上大家的鼓勵&幫助,

終於大大體驗打排球的快意嘍~

2006年7月4日 星期二

每個獨居老人都藏著一個故事 (Tina轉寄)

每個獨居老人都藏著一個故事



這幾年,從事「華山社區愛心天使站」老人服務的工作,我時常會想起一九八三年的日本名片《楢山節考》這部電影。那是一個很殘酷現實的關於「棄老」的山中傳說。在日本古時候有些地區活到七十歲的老人如果還不死,就要由兒子背到深山裡丟棄。想著故事的艱難處,今日的老人,明日的自己。



我與全台三十四個天使站的伙伴們,最常做的事就是到處去看老人。通常是兩個人,有時人會多一點,那是老人家需要環境清潔或賀節祝壽的時候。更多時候,我們在義工與老人之間搭起一座叫做「到宅服務」的橋樑。我最喜歡這樣的感動:老人與義工,成為家人一般,累積出互信、互動的親密交流,那就是我們樂此不疲的意義與信念。



來自台灣各地,三百多位義工朋友攜手同心,一次又一次到宅看老人,最常看的是獨居老人。每個獨居的老人都各有他們獨居的原因,每個獨居的原因裡都潛藏著一個又一個生命跳動的故事。



獨居老人不怕死,倒怕病。陪過許多獨居老人出入醫院無數,每一次心底都是沉重的,生老病死的戲碼,天天上演在我生活的四周。曾經一次,到醫院接一位中風的阿嬤出院,去時,病床是空的,看護說,阿嬤剛剛往生,已送太平間了。



也帶過機構的到宅護士去一個伯伯家幫他處理肛門的傷口同時通大便,事畢,伯伯危危顫顫地要從床上爬起來給我們磕頭。護士說:「伯伯你不要這樣,我也只是會挖大便而已。」而我,連挖大便都不會,我只是在需要的時候,去看看老人,陪他們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某一個黑暗的角落。



看老人,每次都會有新的課題在等我們。一位獨居失明的伯伯說起,前不久他喝殺蟲劑卻沒死;一位孑然一身、十幾歲就由大陸來台終身無親無依的伯伯得了肺癌,在接受化療時,他眼角常掛著淚……。



每天我與老人相處,竟覺得生命的厚度也變得跟這些老人家一樣頑固結實,長了厚厚的繭,成為一棵風雨中蒼鬱挺拔的老樹。



當你身邊有老人,請把握時間,現在就去看看他們吧。





●編按:華山基金會已成立八年,從事三失(失能、失智、失依)長輩照顧,目前於全台設三十四處愛心天使站,其未來願景是在台灣各鄉鎮市設立社區愛心天使站。



華山基金會電話:02-23919909



劃撥帳號:19419426



戶名:華山基金會 請註明:認養福氣磚建站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