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
GQT推廣 & 發展沿革
而透過用 Google Page Creator + Google Reader 所建的 Blog快報 (有廣告的鹹魚ㄛ...),而得知這好活動,故協助宣傳這東東~
以下是敝人粗略了解的GQT發展...
★最早是由來自TCC一封 "歡迎將你的靈修信念投稿" 得知...
http://www.wretch.cc/blog/birdmail&article_id=1995112
★Kevin透過 精兵代禱系統 提到... 可以看看 "大家一起來GQT" 那篇
★最近鈞華教區的淑靜開始用 Google Maps 建立GQT地圖
GQT資訊蒐集 http://www.wretch.cc/blog/jamesector&article_id=10475900
★Kevin看到後覺得 嗯~值得推廣呦~ ,進而搞成全台北教區一起在同一地圖建立~
Taipei GQT walker http://www.wretch.cc/blog/kevinsector&article_id=9072978
這篇有提到發展沿革,故擷取一下
幾年前為了鼓勵社青們一起約靈修上班
開始了區域性的靈修計畫(Geographical Quiet Time, 簡稱GQT)
後來有人說成 Group QT
其實無所謂 重點是我們上班前有好好去靈修
還記得那時候我們把台北地圖貼在保麗龍上面
然後用牙籤標示我們上班的地點
再看看附近可以約誰靈修
蠻傻的 但至少社青GQT的風潮也旺盛了起來
這幾年來透過不同方式
來蒐集跨教區的GQT地點
網路越來越發達
當年理想中的服務現在終於要實現了
請大家點以上地圖
來看看有哪些GQT的地點
要新增修改GQT地點的
可以看這裡
★敝人在Blog留言後,好心的淑靜也透過共用帳號,幫新竹建了一個~ 新竹GQT Map
本來還在用自己的帳號玩,但她手腳比較魅... Bird's新竹地圖
如果您目前有固定時間地點約QT,或知道有不錯的QT地點,都可以建進去,能鼓勵更多弟兄姐妹一起在神的話上成長~
Google Maps在網址上用數值表示,且似乎多了一些參數,以下是發現能簡化的網址
新竹的鏈結可以縮短如下
http://maps.google.com/maps/ms?hl=zh-TW&msa=0&msid=108827780163358206855.0000011301b11a771fefc 台北的鏈結可以縮短如下
http://maps.google.com/maps/ms?hl=zh-TW&msa=0&msid=108827780163358206855.00000112e572d9eeaf167
其實不只是GQT,教會中若有固定時間或地點的活動都可以用Google Maps,像週一在交大打球、各Family開查經班的地點、社團魚池、禱告聖地、好Date地......都可以搞優
且有各式icon(圖釘)可以任君挑選耶~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教會事工需要創意嗎?(Sunny轉寄)
教會事工需要創意嗎?
◎撰文/吳光明 ◎期數:356期 ◎2007.05號
當我們警覺到教會、信徒增長停滯的時候,
是把原因歸咎就於神本來就不要他成長,或神並沒有讓他成長,
而持續既有的傳統牧養與宣道模式;
抑或應該思考在撒種與澆灌的事工上,
要有因應時代需求、責任及使命趨使所產生的創意。
一.什麼是創意
在動態多變的世代,絕大多數工作者都需要靠新角度、新思維、新工具與新方法來面對,
否則很難在人與事中負責盡職,扮演好生命的角色。
「創意」、「創新」就是改變現狀,就是變革。
此種變革並非漫無目的,是以生存、進步,進而達成使命為目標,
它與「胡思亂想」、「標新立異」有截然不同的意義。
「創意」、「創新」是以全新的思考模式,
勇於面對已老化、僵化或正在老化、僵化的團體或社群。
創新來自於「對已知現象與運作方法的根本質疑」,
來自於「對趨勢與數據的敏感度直覺」,
更強調:「運用新方法、新工具、新技術、新材料、新組合等的觀念」,
以進行所謂熊彼得(J. Schumpeter)式的創新。
創意源自於自己給自己出題目,創意過程中首先要確認創意題目是什麼?
是什麼力量促使莎士比亞寫劇本、貝多芬寫交響曲、李白寫詩?
是什麼力量促使保羅放棄大好前程,願意過著卑微的僕人式生活?
作家安東尼‧傑(Antony Jay)說:
「沒創意的頭腦可以看出錯的答案,但需要有創意的頭腦才能看出錯的題目。」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成就係源於內在求知的慾望,
沒有人委託他去研究,只有他自己能出題,自己找答案。
他給自己出的題目是:為宇宙作出一個方程式。籌碼大、難度高,
可能失敗的挫折也大,但可能的收穫不可限量。
他曾說:「題目的答案一定在出題目的思維程度之上」。
創意的真正深度在於題目本身擬定的過程,
題目的擬定不是潛能開發課程中腦力練習可以加強的,
這是一個人本身的深度、情感、價值觀和智慧的問題。
創意是一場發現之旅,發現題目,以及發現解答,
發現題目背後的慾望(動機),發現解答的神祕過程。
天文學家伽利略說:「一旦被發現,所有的真理都很容易理解;重點是要發現他們。」
創意是出題目與解題目的歷程,這當中有兩塊神祕面紗必須掀開,
一是創意的思維如何產生,二是有了創意後要如何具體執行,
也就是智慧與方法。「創」是靈感、知識、內容;「作」是形式、工具、技巧等。
二.教會事工需要創意嗎?
當傳統的宣道平台效果有限時,當時代與生活形式改變,
造成晚間聚會人數逐年減少時,當教會青年婚姻問題亮起紅燈時,
當教會逐漸老化(年齡層與牧養宣道模式)時,
當原住民信徒逐漸往都市遷移而高比例與教會失聯時,
當教會靈恩佈道會領杯人數在逐年降低時,當推動的事工成效不彰時,
我們是否視為這是一種組織僵化與老化現象的警訊,
或將其視為必然現象,無動於衷,束手無策。
三.強調創意會造成標新立異嗎?
當組織進入穩定成熟階段以後,
大部分的組織成員因長期熟悉於既有運作模式,
導致缺乏創意思維,尤其是領導階層缺乏創意視野,
缺乏創意形成一個難解的循環。在此情況下,
組織忙著將創意格式化,卻沒有想到在缺乏創意的環境下,當然無法產生創意。
組織忙著將創意格式化,卻沒有考慮到創意是超越格式與既定框架的。
發揮創意的重要條件是,需要強烈的獨立思考與行動能力。
在我們的傳統意識裡還是習慣集體價值重於個人權利與表現上。
在客觀環境快速變動的情況下,個人對制式觀念的認同無形中扼殺了創意,
我們很容易自動接受各種加諸於自我的制式觀念與想法。
其實在我們生命的責任與工作裡面,每一項選擇都充滿潛在的創意,
而我們居然願意在一切可能之中接受眾人的標準答案,
也用如此觀念教導下一代,然後花畢生的力量來符合這些標準答案。
這樣盲目追求組織既定價值的生活方式是創意最大的先天殺手,
即使沒有人這麼規定,我們總是把視線放在別人制訂的界限之內,
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擴大界限,甚至毀滅界限,
沒有人教我們,或許世界是沒有界限的。
從基本生存的角度,創意源自直接的生活需求。
如何製造工具讓自己與族人活得更安全、方便、舒適;
如何尋找方法管理每天累積的瑣事,
如何更有效解決日常生活中不斷出現的難題,這種創意容易了解。
另一個層次的創意來自更深的需求,更深的好奇。
教會事工的責任擔負者,若只是從基本的角度,
將思維與行動用於每天例行工作,就無法有創意。
如果能從責任與使命的角度出發,
不斷思考在現有體制下所推動與執行的工作是否真有完成所託,
創意就可能如泉湧一般豐富。
四.具創意的事工是否合神旨意
聖經記載,摩西的岳父看見他向百姓所作的一切事,
就說:「你向百姓作的是甚麼事呢?你為甚麼獨自坐著,
眾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
摩西對岳父說:「這是因百姓到我這裡來求問神。
他們有事的時候就到我這裡來,我便在兩造之間施行審判;
我又叫他們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
摩西的岳父說:「你這作的不好。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
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現在你要聽我的話。
我為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
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
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作的事;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
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
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
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裡,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
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
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
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於是,
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按著他所說的去行(出十八14~24)。
神差遣摩西帶領祂所揀選的以色列百姓出埃及,
摩西為完成所託,就其領導者的角色,
每日盡心盡力從早到晚忙碌,但成效卻是非常有限,
而自己卻因為陷在忙碌的工作中不自知。
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是一位具備創意智慧的長者,
他不但發現既存的問題,更找出解決問題,改善現狀的具體建議,
摩西也能聽從建議,按著他所說的去行,
使葉忒羅的創意獲得具體實現,問題立即獲得改善。
從這段聖經歷史的記載,
加以整理分析發現具備創意且合乎神旨意的事工的幾個特點:
1.摩西是神所揀選的領導者(工人),
被賦予的使命是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
所擔負的責任是藉由神所頒布的誡命、典章、律例、法度來管理以色列百姓。
2.摩西自己清楚知道被託付的責任與使命,
每天盡心盡力工作,只為不負所託。
3.摩西曾在埃及宮中成長與接受教育,
對埃及的層級組織應有清楚認識,在他成為屬靈的領導者後,
卻在工作中產生盲點,
未能將所帶領的百姓與百姓中能分擔工作的菁英組織起來,
使組織運作更有效率。
4.葉忒羅的創意是經由發現現有制度的問題,進而思考提出改善對策。
要發現現有問題需要智慧,能提出改善對策要有方法。
5.摩西雖然是神所揀選的最高領導者,也有自己的見解與作法,
然而在面對葉忒羅創意的建議時,所表現出來的是柔和謙卑接受,馬上具體實行。
6.葉忒羅創意的出發點是協助摩西提昇工作效率,
完成神託付的使命與責任。從上述諸特點中可以發現,
具創意的事工若是謹守「目標方向(完成主所託付的使命與責任)不變」、
「動機正確(出發點非為個人)」、「方法合乎經訓(神的旨意)」等基本原則,
此創意必然合乎神的旨意。
聖經裡面也有記載不合神旨意的創意。
聖經記載耶羅波安在以法蓮山地建築示劍,就住在其中;
又從示劍出去,建築毗努伊勒。
耶羅波安心裡說:「恐怕這國仍歸大衛家;
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華的殿裡獻祭,
他們的心必歸向他們的主──猶大王羅波安,
就把我殺了,仍歸猶大王羅波安。」
耶羅波安王就鑄造了兩個金牛犢,
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
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他就把牛犢一隻安在伯特利,
一隻安在但。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裡,因為他們往但去拜那牛犢。
耶羅波安在邱壇建殿,又將那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
耶羅波安定八月十五日為節期,像在猶大的節期一樣,
自己上壇獻祭。他在伯特利也這樣向他所鑄的牛犢獻祭,
又將立為邱壇的祭司安置在伯特利。他在八月十五日,
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為以色列人立作節期的日子,
在伯特利上壇燒香。
那時,有一個神人奉耶和華的命從猶大來到伯特利。
耶羅波安正站在壇旁要燒香;神人奉耶和華的命向壇呼叫,
說:「壇哪,壇哪!耶和華如此說:大衛家裡必生一個兒子,
名叫約西亞,他必將邱壇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燒香的,
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
當日,神人設個預兆,說:「這壇必破裂,壇上的灰必傾撒,
這是耶和華說的預兆」耶羅波安王聽見神人向伯特利的壇所呼叫的話,
就從壇上伸手,說:「拿住他罷!」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乾了,
不能彎回;壇也破裂了,壇上的灰傾撒了,
正如神人奉耶和華的命所設的預兆(王上十二25~33,十三1~5)。
從這段聖經歷史的記載,
加以整理分析發現具備創意卻不合乎神旨意的事工的幾個特點:
1.耶羅波安是神旨意下所產生的領導者,
被賦予的使命是帶領以色列百姓敬拜耶和華(王上十一28~32、38,十二15)。
2.耶羅波安雖然曾被先知清楚告知是耶和華揀選他作王,
也被告知所託付給他的責任與使命,但其心思意念卻放在如何鞏固自己王位。
3.耶羅波安為了鞏固自己王位,
竟創意鑄造了兩個金牛犢,一隻安在伯特利,一隻安在但,
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
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裡(王上十二28~30)。
4.耶羅波安的創意是源自對耶和華的認識不清、信心不足與對權位的眷戀。
進而思考提出陷自己與百姓於罪的方法;出發點是為自己,方法是愚昧不智的。
5.耶羅波安雖然是耶和華所揀選的國王,當耶和華差遣先知譴責他時,
竟不知悔改,反而從壇上伸手說:「拿住他吧!」(王上十三4)
從上述諸特點中可以發現,
具創意的事工若是「目標方向(完成主所託付使命與責任)錯誤」、
「動機不正確(出發點為個人)」、「方法違背神訓(神的旨意)」等,
此創意必然不合乎神的旨意。其結果是神將揀選收回,應允變成咒詛。
五.將創意用於教會事工上
「初學者心中有無限可能,專家心中可能性很少」、
「創意的勃發與完成來自生活的修為,與自己溝通是培養創意的基本規範」、
「心不會一宿之間改變,但慢慢訓練,我們的心確實能改變,
變得更寧靜,寧靜的心就充滿開放空間,充滿透視力,
能深度看問題,問題就會自我揭露」。
「沒有創意的人生是一串由仿效、無聊、失落組合而成的重複歲月」,
「沒有創意的服事是一串由仿效、等待與失落所組合而成的重複舉動」。
「創意不只是創意,它的根源是智慧,只能自生活中得,不能從熟練方法來,
它的決定在動機,只想求新求變,作為永遠無法感動人。」
用於教會事工的創意必然是「智慧」與「方法」兼具,
這是兩個不可分割的能力。單有智慧沒有方法,
教會事工流於空談或例行公事,成效自然不彰或極為有限。
單講方法,缺乏屬靈智慧就像一個人每天讀經,
卻不完全了解經文的真正意義,這樣的靈修效果也是很有限的。
在社群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意人,可以帶著其專業上的知識與創意點子,
在團隊中互相分享、激發與辨證,不僅能激發更多的創意,
同時在萃取出共識觀點,可以形塑出讓大家感到美好與有意義的理想願景,
發揮社群的生命力,號召更多人參與,讓創意得以不斷地擴散與引爆。
創意的團隊或社群是需要經營的,只有用心經營的創新社群,
才能滋養創意的氛圍,才能讓心靈有欣賞與感受的能力,
讓許多個體彼此間「心的對話」可以無礙、流暢地進行。
誠如李查德士所說,最大的藝術是人生而不是藝術,相對於培養技巧,
具創意的領導者要用更多的時間與努力培養自己創意的心。
創新、獨特、非傳統的思考方式,要有以下的思考角度:
1. 對所有事情要有高度好奇心,一直追問為什麼?
例如,YKK的創業者發現,冰冷的鋁銅材質拉鍊讓女性背部不舒服,
也可能造成傷害,因而一直問為什麼不能改良?
應該有更好的方法才對,這種精神讓他開發了尼龍質地拉鍊,
最後YKK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拉鍊公司。
當宣道處既有的教會佈道會平台、醫院佈道平台、
老人安養平台等成效有限,無法讓福音廣佈於各年齡層時,
校園平台、醫宣平台、童軍平台等的開發,就是創意的具體表現。
當講台信息無法完全滿足信徒對聖經神學的求知慾望時,
各區所舉辦的系統延伸神學,不也同樣是創意的具體表現。
創意與時機不是相加的,而是相乘的;
如果有一項為零,則無法產生任何效果的。
2.顛覆常識與常規
YKK的創業者告訴自已,拉鍊不一定要用金屬作,
尼龍也可以做拉鍊,而且更為舒適與安全。
要讓內在純淨的潛力與智慧綻放出來,清除障礙是創意學習最重要的課題。
造成創意障礙的三大原因為:「經驗」、「習性」和「動機」。
創意的所有原始材料都取自個人心中的電腦檔案,
而這些檔案是我們生活經驗累積出來的。
我們是被動地受經驗擺佈,還是主動地利用經驗所提供的一切?
習性是創意的最大敵人,
貝克特(Samuel Beckett)曾說:「習慣是最可怕的滅音器」,
許多成功人士正因為生活中有強烈的好習性,才會反覆作出成功的判斷與決定。
但時間久了、時代變了、潮流轉了,若他們仍用同樣的方式反應,
或許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習性會引導我們用某種固定的方式看待世界,
這就容易抹殺個人創意,因為習性拘束了心,拘束的心永遠在尋找標準答案。
作家艾克斯普利(Antoine de Saint-Exupery)說: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蒐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
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
三種創意障礙最不容易注意,卻是最重要的就是「動機」。
因為改造動機,就能直接影響習性,習性又能對經驗的累積發揮立即作用。
創意的過程固然重要,但沒有一樣事情比當初創作動機影響力更大。
如果作家的背後動機是賺錢,他還是可能寫出一個藝術價值高的作品,
但是因為他的主要內在動機是賺錢,他的構思就會採取某些策略,
這種策略與沒有經濟考量的策略可能不同。創意的力量是偉大的,
我們的創意能達到什麼樣的境界,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動機。
今日教會的牧養方式與宣道平台是否受限於「經驗」、「習性」、「動機」?
是否一定要堅持傳統模式?是否有更具創意與更有成效的方法?
3. 看透未來的發想,也就是直接看到未來的需求
山葉(YAMAHA)的經營者,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到美國去考察,
不同於日本戰後的滿目瘡痍,美國人到處充滿享樂氣氛,
他意識到未來日本總有一天會復甦,休閒產業必定會興盛,
從此山葉就投入鋼琴、機車及運動休閒用品等產業。
組織中,層級愈高、擔負責任愈重的領導者更要能往前觀看,
透視未來客觀環境的轉變與組織需求,設定目標,
釐定策略方針,作為訂定工作計畫的根據。
4.解放思想,提升戰略自由度
將舊事務加以重新組合,可以產生新事物。
以現代流行商品的概念,手機加入MP3、PDA或是數位相機等功能。
要解放思想,提升戰略自由度,一定要強調提升自己的搜尋能力,
自己的搜尋能力來自於不斷與各種人對話,
針對關切的主題深入討論以取得各種不同角度的見解。
5.為求證創意的可行性,進行深入調查與統計分析是必要的
進行調查,收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現狀是絕對必要的。
唯有清楚現狀,才能有符合需要的創意。
調查不能只倚賴別人寫的資料,自己第一手的資料更是重要。
日本人奉行現場主義,大前研一更是連調查都強調現場調查的的重要性,
而且對於有疑問的部分,一定要徹底澄清才行。
六.結語
好創意必定是來自人生智慧的細微洞察,
在認真努力執行下以適當方式呈現,
因此,作為本身也有生命,可以感動人。
所有創意產生前,更重要的是創意人如何持有一顆敏銳的心靈,
刻劃豐富的生活,並擁有覺察事物間特殊關係的心智。
這些具體表徵在「人生智慧」這件事上,
代表不同個體對生命深度與廣度的展現,
雖然相關技巧與專業知識的學習很重要,
但這種能耐與強烈的心靈力量,才是創意擁有靈魂的源頭。
回顧自己在生命中思考過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是怎麼出現的?
是生活需求逼迫(被動的)?還是有更深的來源(主動的)?
在教會的事工中,你是否曾經不斷執行經常性的工作,
發現成效不彰,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要如何去改善?
保羅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
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
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林前三6)。
是的,在神國的事工裡面,你我都扮演撒種與澆灌的角色。
神國的事工應該不只是千篇一律的經常性工作而已,
否則「工夫」一詞就不具特別意義了。
參考資料:
1.大前研一著,《創新者的思考》,商業週刊。
2.LUC BRABANDERE,胡瑋珊譯,《創意人的思考鍛鍊》,臉譜出版社。
3.郝廣才著,《腦力發電》,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4.約翰.朗格爾著,林佑齡譯,《創意思考是教出來的》,九周出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賴聲川著,《賴聲川的創意學》,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傳福音五戒 (Sunny轉寄)
傳福音五戒
作者<<范學德>>,他的背景很有意思,他來自中國大陸,曾經很抗拒信神、做基督徒,在成為基督徒之前,是具有近二十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並在培訓中共中級領導幹部的省委黨校中,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多年。
他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又在中共中央高檔黨校獲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學位。
一九九五年一月九日,他在美國卻受洗成為基督徒。著有<<我為什麼不願成為基督徒>>。
*傳福音五戒*
自信主後,在傳福音的過程中,幾經挫折,幾經失敗。反省自己的過失,故有「五戒」引以為鑒戒。
*一戒自我中心,只是自己滔滔不絕地講,卻沒有認真地聽別人講話。*
剛信主後,傳福音的熱情很高,見到熟人就跟他們傳福音,講聖經,談耶穌。不管別人愛聽不愛聽,有沒有時間聽,我都要講,要辯論。即使人家厭煩,反感,也不在乎,反以為那是他們心裡頑固。這樣,不僅引起了別人對自己的反感,更使他們對福音也厭惡了,使他們更加遠離了上帝。
這樣傳福音,其實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講,你聽;你講,我不聽。本來我們傳福音首先要聽上帝的聲音,其次聽朋友們的聲音,最後才是自己的。但我卻本末倒置了,聽到的大多是自己的聲音。潘霍華說,「在團契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負的第一個義務,就是在於聽他人的意見,當我們聽弟兄們的話語時,我們正是作上帝的工。基督徒們,尤其是牧師們,往往以為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他們非要貢獻什麼不可,並認為那是自己對別人所能做的唯一的服務。他們忘了靜聽的義務,比口講的義務更重要。」(《團契生活》)
同理,在傳福音中,我們對朋友們所負的第一個義務,也是聽他人講話,有聲無聲的話語。如果只是我講你聽,你講我不聽,那麼,我們講的話就漸漸沒有人聽了。由於沒有仔細聽不同人的不同聲音,所以,我們講來講去,都是我要講的信息,不知道別人心裡想的是什麼,他們的需要是什麼,摸不著別人的痛癢。只講不聽,不是方法的不當,而是態度上的毛病——驕傲。我們剛剛聽了一點,就覺得聽懂了,不耐煩了,其實不懂;別人講自己的故事,我們覺得不新鮮,似乎自己也經歷過,其實,即使我們經歷相似,但它對你我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為我們彼此不同。 我們最大的驕傲,是自覺不自覺的認為,我們向你傳的是上帝的福音,是對你有好處,因此,你應該聽。這樣,就把自己置於高人一等的位置上了。有多少人願買這份帳呢?
*二戒把周圍的人只當作傳福音的對象,而沒有真誠地與他們作朋友。*
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告訴我們,許多基督徒信主三年後,就幾乎沒有什麼非基督徒朋友了,這樣,你還向誰傳福音呢?回想自己,覺得慚愧。信主三年多了,非基督徒的朋友少了許多。與有些人的聯繫不緊了,與有些人談話的話題越來越少了,有時太忙於教會的活動,沒有時間和朋友相處了。不錯,表面上自己的朋友比過去多了,但這些新朋友大多是參加教會活動的朋友。這是正常的嗎?這是追求聖潔不與世俗為友嗎?不是。追求聖潔不是孤芳自賞,而是逃避罪惡。耶穌情願與罪人為友,呼召他們跟隨他,我們怎能不追隨耶穌的腳步走呢?若以不與世俗為友而不與人為友,愛人如己又從何談起!
為什麼朋友會越來越少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就是把周圍的人只當作傳福音的對象,而沒有真誠的作他們的朋友,接觸他們的動機,就是為了傳福音;談起來,三句話不離本行——基督教。這樣,朋友間的話題,共同興趣愈來愈少,別人也無法忍受總是談信仰的宗教壓力。
耶穌命令我們傳福音,也命令我們愛上帝愛鄰居。為什麼要愛鄰舍呢? 就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同樣是人,是為上帝所造且有上帝的形象。不錯,人墮落了,心靈被扭曲了,人性被罪污染了,但他仍然是人,不是物,不容我們把他們只看作是單一的對象,即便是傳福音的對象。我們傳福音是出於對上帝和對人的真誠之愛。若我們真誠愛他人,我們就不會把他們當作我們的工作對像,而是朋友,不只是愛他們的靈魂,而是整個的人。把周圍的人只當作傳福音的對象,這是對上帝所創造的人的蔑視與輕慢。
人就是人,不是什麼對像;人是需要我們去尊重,去理解,去愛,去容納,去服務的人!當我們這樣與人相處時,我們是把人當作我們的同類,我們的同胞,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弟兄,而不是我們的對象,不是計劃中的一個棋子。
*三戒滿口的宗教術語,使聽者不知所云。*
我是基督徒,我應當有勇氣傳講耶穌。耶穌是主,這是我在心裡和口中都必須公開承認的。我原是一個背離了上帝的迷路之人。這是我談到我自己時,必須老老實實地承認的;那是我的本來面目,我有義務見證耶穌來到世上,就是召像我這樣的罪人認罪悔改的。福音,這是獨一無二的信仰,它有自己獨特的語言,上帝基督聖靈,這樣的詞彙包含了我們信仰的核心,不能不講,不然,我們所講的一切,都是文不對題。耶穌是主,這是我們信仰的集中表述,世人是能聽懂的,我們也該把它說明白。
但是,過了幾年基督徒生活後,自己生命的基督化雖是步伐緩慢艱難,但口頭上的基督教話語,卻一套又一套的;並且,愈來愈習慣於用這套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了。開口就是啟示,稱義,救贖,寶血,罪,罪人,得救,成聖,等等。在傳福音中,也不考慮聽眾的理解接受程度,就把這些術語都搬出來,對他們進行基督教術語的狂轟爛炸。聽者不知所云,被這些術語弄得暈頭轉向。這實在是嚇走或趕走聽眾的好辦法。有位牧師把張口就來的基督教術語的傳講, 戲稱為圈外人聽不懂的「屬靈的黑話」。話也許重了點,卻值得我深思。
記得自己才聽到福音時,也害怕別人講那一大套宗教行話,聽不懂,心煩,又不願在人前顯得無知。現在,自己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的過去,也開始習慣於堆砌宗教行話的萬里長城了,或者說,玩弄屬靈黑話的遊戲,這太可怕了。怎麼可能想像我要告訴人家好消息,卻使人不知消息何在呢?更可惜的是,華人中通行使用的合和本聖經,是本世紀初翻譯的,有的話半文半白,有的句子彆扭咬嘴,我們若是照本宣科,別人不僅不懂我們講的是什麼意思,連我們講的是那一門子的中文都懷疑了。
所以我們要求主幫助我們,在傳講神的話語的過程中,漸漸地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並用當代中國人能夠聽明白的中文把它傳佈出去。因為神的話是讓世人聽的。兩千年前的漁夫農夫都能聽懂的話,今日的平民百姓也該能聽明白。
*四戒憑借自己的口才和知識傳,卻不肯為福音付出禱告的代價。*
在美國生活的一大壓力就是大家都太忙。基督徒更忙得連禱告的時間也沒有。更可悲的是,我們連那些慕道友的名字都不知道,哪裡會為他們禱告呢?所以,我們那些籠統的敷衍的禱告若不是敷衍上帝,大概就是安慰自己那麻木不仁的良心了。
但細想一下,忙只是表面原因,對上帝的信心不足,和對自己的口才及知識過於信任,才是病根所在。明知很少的人是被道理說服的,卻偏偏盼望憑雄辯說服他人;明知人信主是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卻偏偏沒在禱告中來到主前,不願與聖靈同工。為朋友們祈禱時,常常走過場,急急忙忙地把一大串名字告訴耶穌,好像是把一切都交託給上帝了,其實是對主的不敬,不願與主同工。
有位神的僕人,把他要為之禱告的人都記載在本子上,每日提名道姓地為他們禱告,直到他們信主為止。但自己對此卻不以為然,覺得太麻煩了,記住什麼就為什麼禱告吧。這是太相信自己的記憶力了,並且,很是漫不經心。如果自己真的把為之禱告的事看得很重,並確信自己是在神的面前,那麼,我是不能不把要為之禱告的人都記在心上,並到主前懇切的為之代求的。
*五戒灰心喪膽,忘記了為我們爭戰的是上帝。*
傳福音難,向在北美的華人傳福音更難,向從大陸來美國的知識分子傳福音,難上加難。在他們中間傳福音,必須準備打持久戰。但我卻渴望速戰速決:我講完後,你馬上就信。這當然是不現實的。現實是:不僅許多人不願意或者沒興趣聽福音,更有甚者,有人還會公開地或在暗地裡嘲笑,挖苦,侮蔑我們傳福音。這也不該令我大驚小怪,自己過去就是如此。我應該在他們今天看到自己的昨天,從而,更多地理解他們,耐心地等待他們,盼望在他們的明天看到自己今天所看到的——耶穌是主。
不管多難,不計付出多少代價,不論受到何等的傷害,總要傳福音,決不喪膽!有件事情總是激勵我有勇氣傳福音。有一次,幫了一位朋友的忙,卻遭到了來自本人背地裡的嘲諷。聽後真難過,問主這是為什麼,也沒得到回答。次日,約好去探訪兩位朋友,真不想去了,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去了。與他們並沒有談多少話,但他們卻告訴我,他們願意信主,並在教會受洗。在我最灰心的時候,上帝用這樣奇妙的方式鼓勵了我,這使我明懊此在我們傳福音中,上帝一直在暗地裡支持我們,幫助我們,帶領我們。 他的恩典是足夠我們用的,我們只要向前走,上帝一定會為我們爭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