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

幾個關於馬可福音的問題討論 (Patrick分享)

2007/3/21 House Church課程,

關於馬可福音之研經討論後,

Patrick於2007/3/23發的E-mail



--------------------------------------



Dear Bros:





星期三的課程裡,有幾個關於馬可福音的問題討論,我大概還記得一些,之前在靈修馬太福音時,剛好在巴克萊的「馬太福音注釋」中,看過一些明確的解釋和考證,所以利用這兩天的靈修重新去思考和整理,利用這個時間寫下來,寄給大家,希望能和大家有更深的討論和激勵,同時在這些討論裡,跳出原本在文化和文字上的窠臼,重新闡明聖經中的表達,以及基督可能的原意。



因此底下的說明,是我從「馬太福音注釋」中,在不失其原意下,擷取出解釋這些經文的必要片段,同時加上部份我自己的想法,整理而成,給各位參考。



一、馬可9:49-50

49: 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註: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鹽醃”)。

50: 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裡頭應當有鹽 ,彼此和睦。



馬太福音中的對照經文:5:13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注釋本上冊P.132

「……在巴勒斯坦,普通人家的火爐是建在房子外面,用石塊砌成,底下舖磚。這種火爐「為要保持熱度,就在爐底的磚上面,放一層厚厚的鹽。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鹽全部被燒壞了,就拿起磚來,把鹽拿開,丟棄在爐外……。鹽既已失去熱磚的能力,就把它丟棄了。」這可能正是所描述的情形。其中最重要的要點,正是新約中重複再三所提示我們的–無用就招致災難。基督徒沒有達到他們作基督徒的目標,就正走在災難的道途之中。」



針對馬可9:49的經文,我的想法是,當用鹽來醃食物時,會使食材脫水,只保留要食用的部份。經文中說「以火當鹽」,我認為其中的意思,應該是用神的話以及這個世界的操練,燒去每個人在本性中不該存在的罪惡及不好的個性,而保留住在神裡面建立起來的不壞根基。





二、馬可7:27-28

27: 耶穌對她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28: 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



馬太福音中的對照經文:15:26-27

26: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27: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注釋本下冊P.133~134

「……第一:說話時的聲調與表情是最有關係的。即使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也可以在說的時候帶著緩和性的笑容。……我們可以十分確定耶穌臉上的笑容與他眼中的同情消除了這句話中的苦毒與侮辱。第二:所用的狗字是(kunaria),並不是街上的狗,是家庭中所寵愛的小狗,跟在街道上徘徊、在糞堆裡打轉的最低級的狗大有區別。」



這應該不用再多做說明,事實上,耶穌對這個婦人所說的話,和中國文化中稱人為狗的侮辱是完全無關的,希臘文中的kunaria,所指的顯然是寵物,也就是耶穌指這婦人的孩子,是以倍受疼愛的寵物稱之,而非侮辱。





三、馬可10:25

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馬太福音中的對照經文:19:24

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注釋本下冊P.236~237

「……據說在城牆上有時候有兩道門,大門是一切貿易及交通工具必經之處,此外常有一道低短狹窄的小門。……這小門即使一個成人也很難直著身子進去。據說有時候這道小門稱為「鍼眼」。……還有一個十分吸引人的指示,希臘文中駱駝是kamelos,希臘文中論及船的錨鏈就是kamilos,而希臘後期的文字有一種特徵,就是母音的聲調失去了它們尖銳的區別,因此使得彼此的發音相近。……因此耶穌可能是說:財主進天國好像用船上的錨索或錨鏈,穿過一根縫衣的針那樣的困難。」



注釋本的說明,我想應該很清楚了,我們並非二千年前的以色列人,對當時的文化及建築不可能完全熟悉,再加上不懂希臘文,所產生的不了解就會更多。在這裡,注釋本的作者,在我們的不足上,給予了足夠的幫助。





以上是我整理的資料,大家看過之後,如果有什麼問題,也請提出來討論,謝謝。





Love,

Patrick

沒有留言: